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USB3.2超高速协议规范 >
USB超高速3.0/3.2在电磁、引脚定义及物理接口TYPE-C上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2-12-02 03:05:55所属栏目:USB3.2超高速协议规范 已帮助人编辑作者:【USB接口百科】
USB 3.0,其USB速率模式称为“Super Speed”,是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第三个主要修订版本。其主要技术标准有:支持全双工,并采用发送列表区段来进行数据发包,供电标准为900mA,传输速度为5Gbit/s。USB 3.0的设计兼容USB 2.0与USB 1.1版本,并采用三级多层电源管理技术,可以为不同设备提供不同的电源管理方案。
USB 3.0采用新的数据包路由传输技术,线缆设计8条内部线路,除VBus和GND作为电源提供线外,剩余3对均为数据传输线路——其中保留D+与D-两条兼容USB 2.0的线路,新增专为新版所设的线路SSRX与SSTX,因此USB 3.0比USB 2.0多了数个触点。USB 3.0的Standard-A接口继续采用与早先版本一样的尺寸方案,接头采用蓝色外观(USB 2.0 Standard-A接口采用黑色外观),只是内部触点有变化,新的触点将会并排在目前4个触点的后方。引入扩频时脉技术,降低电磁辐射的逸散。
Intel发表的xHCI规范支持USB3.0的接口,且向下兼容USB 2.0的接口。Windows 8和后续的Windows操作系统都内置本地的USB 3.0支持。
USB3.0电磁干扰的改进USB使用差分信号进行资料传输,以USB 2.0为例,要达成480Mbps的传输率,那么其传输的差分信号运作频率须为240MHz,USB 3.0需要2.5GHz的差分信号频率方能达成5Gbps传输率。而为了降低高运作频率产生的电磁干扰,USB 3.0引入扩频,将原本集中在2.5GHz频率的能量,USB 3.0以2.5GHz为中心呈现正弦函数的绝对值分布,降低2.5GHz集中的能量,这样下次出现能量集中的地方为三次谐波7.5GHz(也因这样所以在USB 3.0线材规范中都有针对7.5GHz制定要求)。
然而,2.5GHz的运作频率与ISM频段(2.412~2.462GHz)靠得太近,加上扩频时脉技术的缘故,原本单一的2.5GHz信号的能量会延展成从直流到数GHz的带宽干扰,令USB 3.0在运作时其电磁波信号的能量会覆盖ISM频段的信号,也无法使用滤波器过滤信号。因此同一电路板上USB 3.0无法与蓝牙、2.4GHz频段的WLAN在相邻不远的情况下一同运作,而USB论坛针对此一现象,也仅能要求制造商将电磁遮蔽做好,从USB插槽、线材、直到外接设备端都需要做屏蔽接地的动作,尽量压低辐射出来的电磁波。而实测表明USB 3.0与蓝牙、2.4GHz的WiFi设备在靠近的情况下,出现了断流、连线中断、传输性能明显下降等情况,而将USB 3.0的连接点做好遮蔽,或者将蓝牙、2.4GHz WiFi等设备使用延长线连接并远离USB 3.0设备,同时运作的干扰问题明显改善。
USB 3.0与ISM频段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间接令不少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等没有考虑对USB 3.0的支持,虽然也有一些智能手机支持USB 3.0(如三星Galaxy Note 3)。
USB3.0引脚定义USB 3.0 Standard-A和Standard-B
| 针脚编号 | 颜色 | 信号 (Type A) | 信号(Type B) | 
|---|---|---|---|
| 1 | 红色 | VBUS | VBUS | 
| 2 | 白色 | D− | D− | 
| 3 | 绿色 | D+ | D+ | 
| 4 | 黑色 | GND | GND | 
| 5 | 蓝色 | StdA_SSRX− | StdB_SSTX− | 
| 6 | 黄色 | StdA_SSRX+ | StdB_SSTX+ | 
| 7 | Shield | GND_DRAIN | GND_DRAIN | 
| 8 | 紫色 | StdA_SSTX− | StdB_SSRX− | 
| 9 | 橙色 | StdA_SSTX+ | StdB_SSRX+ | 
USB 3.0 Powered-B
| 针脚编号 | 信号 | 描述 | 
|---|---|---|
| 1 | VBUS | POWER | 
| 2 | D- | USB 2.0 DIFFERENTIAL PAIR | 
| 3 | D+ | USB 2.0 DIFFERENTIAL PAIR | 
| 4 | GND | Ground for Power Return | 
| 5 | StdB_SSTX- | Superspeed transmitter differential pair | 
| 6 | StdB_SSTX+ | Superspeed transmitter differential pair | 
| 7 | GND_DRAIN | Ground for signal return | 
| 8 | StdB_SSRX- | Superspeed receiver differential pair | 
| 9 | StdB_SSRX+ | Superspeed receiver differential pair | 
| 10 | DPWR | Power provided by device | 
| 11 | DGND | Ground return to DPWR | 
USB 3.1 Gen 2×1(SuperSpeed+,官方全名:SuperSpeed USB 10 Gbps)是基于USB 3.0(USB 3.1 Gen 1×1)改良推出的USB连接接口的最新版本。2013年底,负责制定USB 3.0规范的组织USB 3.0 Promoter Group公布了下一代USB 3.1接口的标准规范。2014年4月,负责USB接口规范的USB开发者论坛(USB-IF)公布了USB 3.1连接接口设计图,包括Type-A、Type-B以及全新设计的Type-C。
标准的Type-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USB接口,Type-B主要用于打印机和传真机等设备,而Type-C用于更轻薄、更纤细的手持设备。2017年后推出的智能手机,其充电传输接口几乎都从之前的microUSB改为USB Type-C。
请注意
USB 3.1 Gen 2在2019年更名后的正确名称为USB 3.2 Gen 2×1,而USB 3.0则更名为USB 3.2 Gen 1×1。
| 版本 | 名称 | 带宽 | 编码 | 备注 | 
|---|---|---|---|---|
| USB 3.1 Gen 1 | SuperSpeed | 5 Gbit/s | 8b/10b | 与USB 3.0相同 | 
| USB 3.1 Gen 2 | SuperSpeed+ | 10 Gbit/s | 128b/132b | 新标准 | 
USB 3.1历史 2013年底,负责制定USB 3.0规范的组织USB 3.0 Promoter Group公布下一代USB 3.1接口的标准规范。2014年4月,负责USB接口规范的USB开发者论坛(USB-IF)公布USB 3.1连接接口设计图,包括Type-A、Type-B以及全新设计的Type-C2015年,USB开发者论坛协会公告:“USB 3.1更名为USB 3.1 Gen2,速度为10 Gbit/s (1250 MB/s)。这才是真的USB 3.1”。而USB 3.0更名为USB 3.1 Gen1。2019年,华硕推出ROG Phone II,成为全世界第一部支持USB 3.1 Gen2的手机。 USB 3.1与USB 3.0比较 理论最高传输速度由USB 3.0的5 Gbit/s提升为10 Gbit/s供电最大100W,电压和电流都会提高新增Type-C接口,其插座和线材不会兼容原有Type-A / Type-B降低编码损耗,将编码方式由8b/10b改为128b/132b,让编码损耗从原来3.0的20%降低为3%虽然向下兼容USB 2.0/1.0,但如果要得到10Gb/s的传输速度仍需在主机、目标端同时具备对应的芯片才能达成 Type-C接口
主条目:USB Type-C
基于USB 3.1规范全新设计的USB Type-C,外观上最大特点在于其上下端完全一致,这意味着用户不必再区分USB正反面,两个方向都可以插入。
USB Type-C接口尺寸为8.3×2.5毫米,小于当前PC的USB接口,但大于许多手机采用的尺寸6.85×1.8毫米的micro-USB接口。至于电力传输规格,线材标准为5A,而连接器为3A。
Type-C由于不兼容现有的任何类型,因此需要额外设计转接设备。全球首套USB 3.1主控端与设备端原型,则由祥硕科技于2014年的USB-IF年会中发表,但因速度仅较USB 3.0快一倍(理论值,实际上不到一倍)。因此于2014年时,众多大厂仍以主流规格USB 3.0为主及设备端厂商也极少愿意跟进投入开发对应的USB3.1产品。
USB Type-C还可集成DisplayPort、Power Delivery、Thunderbolt。
USB 3.2
USB 3.2是2017年7月25日USB开发者论坛(USB Implementers Forum)宣布基于USB 3.1改良推出的USB连接接口的最新版本,除了将传输速度从10Gbps倍增至20Gbps,也建议各设备统一采用Type-C型式端子为主。此外USB 3.2也能向下兼容于较旧的规范,无论是将USB 3.2设备插入旧端子,或是将旧设备插入USB 3.2端子,仍能以较低的速度正常运作。
| 版本 | 名称 | 带宽 | 编码 | 备注 | 
|---|---|---|---|---|
| USB 3.2 Gen 1×1 | SuperSpeed | 5 Gbit/s | 8b/10b | 与USB 3.1 Gen 1、USB 3.0相同 | 
| USB 3.2 Gen 1×2 | SuperSpeed | 10 Gbit/s | 8b/10b | Type C 接口 | 
| USB 3.2 Gen 2×1 | SuperSpeed+ | 10 Gbit/s | 128b/132b | 与USB 3.1 Gen 2相同 | 
| USB 3.2 Gen 2×2 | SuperSpeed++ | 20 Gbit/s | 128b/132b | 双通道模式,需要USB 3.2电缆,Type C 接口 | 
以上就是USB接口百科为您提供USB超高速3.0/3.2在电磁、引脚定义及物理接口TYPE-C上的变化的解读,本文章链接: http://www.usb-hub.cn/usb32gf/42220.html 欢迎分享转载,更多婚礼相关资讯请前往USB3.2超高速协议规范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USB超高速3.0/3.2在电磁、引脚定义及物理接口TYPE-C上的变化
USB 3.0,其USB速率模式称为“Super Speed”,是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超高速3.0协议与USB2.0协议的差异
超高速在框架层级是向后兼容 USB 2.0 的。然而, USB 2.0 和超高速协议还是有一...
          USB超高速(SuperSpeed)体系结构
USB超高速(SuperSpeed)体系结构在协议层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协议层。...
          USB3.2超高速兼容USB2.0数据收发的双总线架构
超高速USB体系和以前的USB版本的功能一致,都是通过USB线缆将USB主机USB外设相...
USB接口百科推荐
          USB3.2超高速兼容USB2.0数据收发的双总线架构
          USB3.2超高速描述符分类
          USB3.2中数据通路lan的概念
          USB3.2超高速 USB2.0扩展特性描述符
          USB超高速 增强型超高速USB设备特性描述符
          USB3.2超高速链路通道极性反转
          USB超高速设备描述符的bMaxPacketSize0为0x09
          USB3.2超高速的设备总线枚举
          USB3.2超高速GEN2数据扰频
          USB超高速 GEN1设备状态
          USB3.2超高速 BOS描述符
          USB超高速(SuperSpeed)体系结构
          USB超高速规范物理层概述
          USB3.2时钟补偿-弹性缓冲器和SKP有序集
          USB超高速 配置概要描述符
